电竞跨界,不得不说的尺度与界限

2020-05-18 10:00:04

交叉学科其实已经不算是一个热门话题了,本质上和跨界、整合没有什么不同,可以说这是一种趋势,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电子竞技当然是这个趋势里不容忽视的一环。这一次,专栏务虚,试图迈向一个终极迷题,内容创作的边界与尺度究竟在哪里。

特约作者:Ford

图片:来自网络

提笔写这个选题的时候,我正在研究网文、影视剧、综艺创作类型下的电竞模式。不曾想半个月后,“后浪”第一次用真实形式与社群在公众舆论场上探讨了边界与尺度,一周以后,网剧《你微笑时很美》再次掀起了讨论。

那些冒犯与尊重。

在脱口秀圈层中,PDD也好,Miss也是,观众与本人都没有感觉到太多的被冒犯,并且从Miss到PDD看到了国内脱口秀从业者的努力与进步,文本更真实、内容更有趣。这当然与脱口秀这种创作方式本身积累的犀利、调侃、颠覆的基础模式与用户基础有关,有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就必然到来了。

然而更多的时候,遗憾的是时间的推移并不能推动进步。

在网文圈层以及IP开发的部分,不被冒犯的经历可能要少一些,《你微笑真美》是非常负面的例子,也不代表《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都没有问题。

在这里谈当电竞作为一个内容被创作时,不谈难易、只谈尺度。

电竞文化影响的核心受众组成的圈层已经足够庞大,庞大意味着达成共识的困难。所谓千人千面,既然说电竞是以人的精神为核心展开的,那么基于此的创作即便是难以取得广泛的共识,也应该首先以尊重为前提去试图了解个体,继而展现个体的真实性,哪怕结果是沦为被消费,冒犯的意味也不会那么浓厚。

关于傲慢的一些反思。

创作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在内容表达里凸显了傲慢,虽然内容创作的核心是自我表达,但把“自以为的真实”强加在真实的个体身上矛盾就出现了。

虚构作品的尺度会大一些,斯皮尔伯格高龄仍能创作出《头号玩家》把握了年轻群体真实的游戏经验里美好的精神部分,不得不感慨好莱坞的影视的工业化水平与制作者旺盛的创作能力达到了匹配的程度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尺度再大也有基础的逻辑,这个部分就是真实的情感,目标是最大化的精神认同,情感无法得到共鸣,最终将会沦为空洞的表达,我一直认为创作的核心是去找到知己,虽然实现过程里的血泪并不为人所知,但不忘初心也并不应该是一句空话。

非虚构的界限则不容打破,《你微笑时很美》不被允许,就是用角色形象和内容肤浅地“碰瓷”映射真实人物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在公众舆论的创作界限因为技术的突破不断下沉的大背景下,面临全面的指责难以避免,互联网是不是有记忆的另说,群体的电竞经验是真实的并且是现在时的,不是被抹去和污名化的时候。

保持真实性,以纪录片、田野调查的心态去记录真实的部分,把主观的自我表达降到最低,如何诠释考验的事技巧,中立客观则是非虚构追求的目标与需要保持的底线。

回到创作本身,“电竞文化”、“电竞精神”是值得被重视和讨论的。

电子竞技本身就是跨界。

在学会御马(驴)之前,人类的位移更多依靠的是的双脚,后来人类学会了御风,帆船诞生了,蒸汽机发明是另一个时代,短短数百年,驾驭各种交通工具成了人类的生存技能,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和牲口有什么区别?”响彻驾校的背后,是教育人类如何使用汽车带来的优越感。

冯·诺依曼就是20世纪的跨界天选之子,精通数学、物理,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发展都是他的科学成就。“博弈论之父”也是“现代计算机之父”,当操作电脑成为一种生存技能的现在,那些把鼠标、键盘、手柄、智能手机这些输入设备操作地出神入化的能人,跨界成为了电子竞技选手。

电子竞技的本质当然是那个人操作机器去赢另一个人的过程本身很精彩。

电子竞技是运动之后。

IOC的主席托马斯·巴赫早在2017年就承认了电子竞技是一项运动。

在“体育“的范畴里,能不能纳入奥运会成为一个比赛项目存在争议。争议取决于很多的因素,其中一个被广泛报道,就是游戏本身存在的暴力画面,奥运会作为被广泛传播的活动,几乎没有年龄的限制情况下,移除暴力画面本来本身就是一个环节,这是“公开“的范畴。

另外,包括如何保证”公平“和“公正”的范畴里,需要更明确的制度,这是研究的另一个领域,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制度的建立的首先是需要明确,这个过程在“电竞入亚“里被不停地尝试过,成为雅加达-巨港亚运会里的“示范项目”是一次明确的“实践”。

电子竞技是不是体育之外。

溯源电子竞技赛事的时候,全世界范围内都指向一个明确的动机——软件宣传工具。三方赛事如此,官方赛事如此,宣传的软件或者说工具不太相似,三方赛事是宣传“平台”的活动,而官方赛事更倾向于产品本身。

疫情之中,体育产业迅速、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宣传自身组织的工作,在现在体育活动完全停滞的状态下,NBA,欧洲五大联赛,F1都利用电竞做出了宣传示范,服务于各自的受众团体。这些内容是会员服务的一种形式,也是对于受众转移到其他领域消耗时间与精力的积极抵抗、检验的标准取决于本身的受众买单与否而不是电竞用户,把这些内容当做宣传方式来看,电竞乐于看到这样的跨界,因为向更多潜在的受众宣传了电竞。

而电竞本身,也以赛事活动为基础,早早开始了跨界运动。

小说搭上了网文平台的班车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作家顾漫成名于《何以笙箫默》。获得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节最佳作者奖的作品《微微一笑很倾城》里贝微微和肖奈也是电竞高手,网文搭上了影视行业的爆发之后,《全职高手》与《蜜汁炖鲍鱼》才凸显出电竞IP的潜质。其实回溯,《魔兽争霸3》风靡全球之后才有了《魔兽世界》,而《魔兽世界》的小说和电影的大量传播都共同促成了这一IP的生生不息。

“跨界”里的恐惧与胜利。

“我看不懂电竞。“往往是每一个非电竞受众面对电竞题材的第一反应。这是跨界电竞的第一层恐惧,也是每一项不能在课堂上,在书本里习得的知识跨界时面临的难题。认知能力分为天生和习得两个获取的部分,电竞显然和驾驶汽车一样属于后天习得,然而,驾驶汽车尚未成为生存技能的时候,使用电脑与软件已经是生存技能了,这是电竞拥有普世能力的基础。

游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使用。“我小学的时候,对电脑就感兴趣,有一次区里组织了一个电脑竞赛,项目是一边心算数学题,一边操作电脑控制飞机去摧毁目标,我代表学校参赛拿了第一名。”一位知名选手回忆他如何对电竞产生兴趣的,也是电竞比赛在正统教育体系里作为项目的雏形,成为项目的前提也很简单,考验学生的心算能力和手眼协调的反应。

把电竞作为一个题材来看,通过电竞比赛来理解电竞是电竞还未收获的受众对电竞的事实影响,所以跨界的突破点就在于赛事的呈现本身,内容整体是积极向上的。

选手在操作设备时的情况,游戏内的表现得到了精彩的展现,节奏快、对抗性强带来的视听冲击都是一些可以更加极致的部分。

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内容的目的性需要清晰,最终究竟是吸引用户参加这项运动还是停留在观看消费时间,前者决定了受众需要看懂比赛,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后者更多需要与用户做情感交流。

操作设备是生存能力以外,电竞也是年轻一代的重要娱乐方式,除了满足便捷、性价比高的同时,也包含了身份认同、成就感获取、创造沟通话题、作为交流方式在内的一些部分,可以是爽文的主角,也可以在成就霸总的人设,终究这个内容贴近年轻一代,也就是“年轻人用电竞交流”。

“梗”已经是一个被验证过的优秀的传播载体,PDD的《吐槽大会》专场正是基于此衍生的“出圈”内容,黄旭东的“毒奶”人设也同样。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现代体育或者流行音乐来窥见一些其中的实践经验。美国民歌是这么成为流行音乐的,源自黑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特定节奏的音乐,成为民权和反战运动中的一种精神展现形式,广播和电视时代的传播内容,通过记录片在电影院拥有一席之地,用演唱会的形式在线下成为活动。

结语

当一个内容已经成为群体共同的生活方式的时,IP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衍生能力同样,电竞无疑是年轻群体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具备了跨界传播所有的潜力,跨界的成功与否,考验的已经不再是操作设备的能力,而是对于目标受众的喜好把握。受众需要什么,给他们什么,沟通、表达和反馈是人类的生存需求。精神的真实表达是不容被突破的底线。

热文推荐

推荐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