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界工匠”|耿发云:四十余年的坚守与付出 一生秉持医者仁心

2020-08-20 00:17:58

十一年前,孕育于龙岗中心医院的一个小科室,正式挂牌成为龙岗区耳鼻咽喉专科医院。自此,一群逐梦人,开始在这方热土耕耘他们一生的理想。十一年的苦心经营,从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揭牌到“省、市临床重点专科”的创建,再到“市、区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再到一项项科研成绩的突破……这一路的发展、变革,都离不开医学“工匠”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医技,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职业精神以及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

在第三届“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深圳新闻网特别策划“医界工匠”系列报道,向我们最可敬、可爱的医学“工匠”和所有的白衣战士致敬!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口腔学科带头人——耿发云。

耿发云教授

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口腔科学科带头人、日本埼玉医科大学访问学者,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院学会口腔医疗管理分会委员、深圳市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女医师协会理事,龙岗区优秀专家。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口腔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长期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在牙体牙髓、显微根管、口腔种植修复等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省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家级或省级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8月19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张凡)年近七旬的耿发云早已是退休的年纪,由于退休后依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断到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口腔科找她诊治,她毅然决然放弃退休后的安逸生活,重返一线。无论在病房,还是在门诊,每天人们见到的耿发云总是步履矫健,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在她身上有着许多感人的、带着温度和质感的匠心故事。

不远千里扎根龙岗,带领团队一路成长

耿发云教授和丈夫邱书奇在山西省人民医院

2001年,耿发云与丈夫一同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来到龙岗区中心医院,那时的龙岗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备,“整个口腔科总共就七个人,六台牙椅,不论是从环境、设备还是医技上都是亟待提高的。”怎么办?摆脱困境的出路就在于“改变”,作为科主任的耿发云觉得,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善科室散漫的风气,勉励同事们不断精进业务知识。

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从基础做起,除了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耿发云还手把手教授开展操作训练及临床实践操作指导。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科室不仅医疗环境得到改善,牙椅设备增至20多台,而且口腔技术在医疗界站稳了脚跟,朝着更高目标阔步。

直到2009年,龙岗中心医院筹备建设耳鼻咽喉专科医院,耿发云作为口腔学科资深专家,成了这所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就像当初南下深圳一样,又是从头开始‘拓荒’。”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和几位资深同事继续“传帮带”,实现了技术团队从几位到百余位的壮大。几年间,口腔科也当初单一的学科,细化到口腔内科、修复科、正畸科、种植科、牙周病科、儿童口腔科等十余个二级学科。这所医院在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下,也发展成为深圳市唯一一家三级耳鼻咽喉科医院。

耿发云教授(左一)在日本埼玉医科大学进修学习时

耿发云也由于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吸引了不少外来人才,成立了“耿发云教授工作室”,带领口腔科团队成功创建“龙岗区口腔医学研究所“,并通过细化学科设置、开展特色专科,促进科室全面可持续发展,如今科室已发展成为拥有牙椅60张,学科设置齐全、医疗技术精湛的深圳东部最大口腔单体。

对待病人有温度,医者仁心铸口碑

耿发云从医40多年,一直追求临床技术上有精度,科学研究上有深度,对待病人有温度。她对待病人耐心细致、高度负责,即便是医院创始人之一和学科带头人,她坚持每周上五天的专家门诊,如果周末有患者来访,她依然出现在医院为病人服务。正如她所言“我首先是一名医生”。

退休后的耿发云教授依旧选择重返一线

因为善于诊治口腔疑难杂症,耿发云在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不少外地甚至海外的患者都慕名来求诊。2017年,一位三十多岁的北京男子来到耿发云的工作室,他一开口就把大家难住了,因为罹患牙周病满口牙只剩下两颗,完全丧失了正常的咀嚼功能,已严重影响饮食健康及社交自信。他先后在香港、北京等多家知名医院反复就诊,慕名来到了耿发云教授工作室。

耿发云对他进行了详细检查后,决定为他实施全口微创种植即刻修复术——使用口腔3D技术扫描口腔内环境,采用环形切龈刀(无手术刀切开技术)切取植牙部位软组织,在电脑设计出16个植牙位点,精准制备种植窝,植入16颗人工牙根。三个月后,这位患者终于和常人一样正常咀嚼了。

业内人士介绍,全口微创种植即刻修复是目前口腔种植领域的尖端技术之一,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操作经验的医疗团队才能完成,近两年来耿发云教授团队已完成无牙颌种植、即刻种植等种植手术,及前牙美学修复、咬合重建等疑难病例千余例,帮助了无数人重获咀嚼功能、重拾生活自信。

对待同事有大爱,医者师心育英才

对待患者“将心比心“,对待医院青年医生,耿发云也是“师心一片”。为了让青年医生能够掌握现代医学相关的诊疗知识,丰富传统医学的诊断理念,提高治疗效果,耿发云意识到以往单一的“传帮带”培养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医学技术的新发展。“我们要鼓励我们的年轻医生‘走出去’,创造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国外前沿的医疗知识,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从而‘反哺’医院,使医院发展蒸蒸日上。”

近年来,医院已与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宾夕法利亚、佛罗里达大学及英国伦敦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全球20余所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目前拥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名医、优秀专家及研究生导师、博士、硕士近百名。

其中,口腔科多名学科负责人均在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半年以上。

“我们见证了医院的从零到一,也相信医院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美好。工匠精神,对我来说,就是坚持,还有钻研!”耿发云坚定地说。

推荐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